央廣網北京9月1日消息(記者丁飛 馬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天是九月一日,也是全國中小學開學的第一天,全國共有超過百萬的小學新生將走進課堂開始自己新一階段的學習和生活,而對於很多家長來說,生活狀態可能也要有所變化了。
  自家孩子要上學這些日子的確是夠忙活的,尤其是那些開學上小學一年級的,為了能把孩子送進更好的學校,很多家長往往提前幾年就把戶口遷往“名校周邊”,甚至不惜一擲千金在名校旁買房“蝸居”,還有不乏那些挨家挨戶走關係、串朋友的,為了孩子的上學問題,可謂是跑累了腿、磨破了嘴。
  按照國家《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規定,適齡兒童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將施行就近免試入學。同時,教育部提出,到2015年,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內的全國19座大城市要100%實行小學劃片就近入學。
  在這樣的政策影響下,學區房、學區戶口也就應運而生了,就近入學實際操作中的難點在哪?又該如何破解就近入學政策與優質教育資源需求之間的矛盾呢?
  伴隨著熟悉的兒歌,新學期第一天,北京有18萬名一年級新生,背上自己的小書包,走進明亮的課堂。作為全國教育資源最為豐富的地方,在北京上學難嗎?答案是不難。擁有北京本地戶口的適齡兒童,只要按時在北京中小學登記系統中登記,不用任何形式的考試,根據教委公佈的劃片信息,他們就能找到離家很近的接收學校。
  全國人大代表、北大附中校長王錚:義務教育是不能擇校的,基本上是就近入學,這也是《義務教育法》規定的。
  不過,望子成龍之心人皆有之,家長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不能輸在小學的起跑線上。因此就出現了“上學容易,上好學校難”。除了條子生、共建生、特長生等特殊的上學渠道外,在免試就近入學的政策下,學區房、學區戶口的概念應運而生,併成為一些家長爭搶的對象。以北京為例,實驗二小旁邊衚衕內一間10平米的小平房,曾經標價300萬元,單價遠超“地王”。原因很簡單:這是學區房。
  王錚:現在就近入學,大家就想辦法:花錢買戶口、租房子,實際上花了錢,但是這錢沒有給教育,這個錢給了房地產了,或者給了辦假證的了。或者走了別的歪的渠道了。
  同時,由於就近入學,使得家長倍加關註入學的劃片範圍,甚至今年5月,一則北京“假冒”的2014入學劃片信息,竟然在微信中被大量轉發。家長們的神經之所以如此敏感,是因為學校的劃片決定著孩子的命運,並且劃片的依據是由小區或者街道整體確定的,並不是距離學校的簡單遠近。這意味著,即便學生的居住地和名校只有“一牆之隔”,也不保險,學生也有可能和名校“擦肩而過”。
  學生家長:也不公平,很難說誰家離得遠近,而且真正應該是以地理位置的輻射去劃片比較合理。
  當前來說,家長擇校需求的神經之所以如此敏感,只要是由於教育資源不均衡所致,如果說,每一所學校的師資力量、軟硬件設施都相差無幾,想必家長們也不想如此的奔波勞累,上一所離家最近的學校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在短時間內想做到這些,對於我們目前的國情來看還是有些困難的,就現階段來說,要怎樣才能根本上消除家長擇校的需求,減少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擇校的煩惱呢?作為首都,北京又在進行著哪些改革與探索?
  古人雲:不患寡而患不均。均衡教育資源是解決家長擇校,不願就近入學的根本途徑。為此,北京一方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把“蛋糕”做大。北京東城區成立了教育集團,以優質學校牽頭,帶動周邊的普通中學和小學。西城區把不同學校劃分為11個學區,嘗試形成中小學對接的九年一貫制教育。西城區教委副主任趙蓬欣表示,實現了每個學區都有優質校、教育集團成員校、特色校的佈局。
  趙蓬欣:像新街口學區,有實驗二小、育民、黃城根小學,豐富了這些學區學校的形態。通過學區內部教研、課程的開發,使得其他學校有發展。
  不過,成立教育集團也使不同學校面臨師資、學生、管理等對接的現實問題。作為經常誕生北京高考“狀元”的中學名校,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接管”了馬路對面兒的二龍路中學。實驗中學校長蔡曉東表示,很多問題正在改革中探索。
  蔡曉東:我們感覺有很多東西不明朗。就是辦這個集團的主要目標是什麼,主要任務是什麼,要實現這些需要政策配套作支持,這些政策又是什麼。整體性的設計現在研究並不充分。比如說學生你要接、教師你要接、管理你要接,裡面很多問題。
  另一方面,北京正在逐步均衡教育資源的配置,把“蛋糕”分好。今年北京啟用了新的中小學入學登記系統,使每個學生的入學軌跡透明、清晰,並取消了被社會詬病多年的“共建生”。所謂“共建”是指學校可以獲得共建單位提供的資金、便利等支持;學校則給予共建單位員工子女部分升學指標,此前,北京有些名校的共建單位甚至多達十幾家,其中不乏國家部委級單位。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說,隨著國家對義務教育的保障,共建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李奕:我們把更多優質教育資源的學位,真正還到了就近入學的大框架當中,它能惠及到老百姓和更多的學生。兩個招生系統嚴明的規則的部署,我們用制度的框架,使得就近入學的比例得到了保障。
  數據顯示,今年北京小學就近入學比例為93.7%,達到北京基礎教育歷史上的最高值。距離教育部要求的100%的目標更近一步。李奕表示,目前北京正在全力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的具體工作。
  李奕:具體體現在,幹部教師真正實質性的交流上,課程、教材、評價的統一上,學校文化的融合上,只有把這些資源真正打通,把它固化下來,我們的改革才能被老百姓所認可。
  更公平、更均衡,更加惠及普通民眾,北京的基礎教育改革值得期待。但是,對於全國而言,與其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單純追求就近入學比例和目標,不如實打實地均衡目前依舊稀缺的優質教育資源。哪一位家長不願意自家孩子能多睡一會兒,在家門口就能上到好學校呢?  (原標題:《教改辯證法》第一篇:就近入學的難與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c50ocszy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